
*点击海报跳转购票链接
曲目介绍
布鲁克纳
降B大调第五号交响曲,WAB105
从1875年写下第一个音符到1894年首次上演,安东·布鲁克纳为他的第五交响曲呕心沥血,这部作品最终被证明是音乐史上伟大的杰作。如著名指挥家、布鲁克纳演绎专家约胡姆所说,这部作品的前三个乐章都是在为乐曲最后的高潮进行规模庞大的准备工作,而第一乐章开头处的引子“为整部作品奠定基础,用来承载整整四个乐章的巨大重量”。经过一阵令人激动的渐快渐强之后,音乐迎来了快板的到来,奏鸣曲式的正篇从此开启。柔美、安静、亲密的乐器独奏段落与汹涌澎湃的管弦乐交替出现,共同推动着这个长达20分钟左右的大型乐章发展到结尾。
如同幽灵一般的低音弦乐拨奏在第二乐章的开头处回归,与双簧管旋律的冷峻形成对比的则是弦乐演奏的主题,宽广而华丽,充满了圣洁之美,又带有浓郁的浪漫悲情的情感,两段音乐素材的交替发展在这个乐章里形成了绝妙的平衡。
谐谑曲乐章里,布鲁克纳非常大胆地频繁变换速度,来自奥地利乡村的连德勒舞曲在其中大放异彩。乐章的中段只是经过了短暂的发展就重回了谐谑曲的氛围中,最终停留在了光芒万丈的D大调上,此时布鲁克纳终于用长达三个乐章、大约50分钟的音乐为整部作品的高潮做好了准备。
熟悉的低音拨奏再次响起,布鲁克纳重新回顾了第一与第二乐章中的旋律,随后音乐发展成了一首铜管乐器演奏的华丽重奏,高潮迭起、令人心驰目眩,而一切的原点竟还是我们在一个多小时以前听到过的那些熟悉的旋律,布鲁克纳苦心孤诣为最后的高潮所做的耐心铺垫,此时此刻终于完成了其最终的使命。在乐章的最后,铜管重奏的主题再度回归,通过放慢音乐的速度,作曲家的灵感指引整支乐队进入了至圣时刻,听众也得以在如同管风琴声一般的音效里,感受从上天洒下的荣光。
撰稿:霄汉
艺术家介绍
吕嘉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人指挥大师。他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大师郑小瑛学习指挥。24 岁时,吕嘉进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跟随汉斯·马汀·拉宾斯坦教授、罗伯特·沃尔夫教授继续深造。同年,吕嘉在意大利获得安东尼奥•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并由此开始了辉煌的职业指挥家生涯。在过去的近 20 年中,吕嘉在欧美及全球各国指挥歌剧及音乐会两千余场。他是第一位在意大利担任重要歌剧院总监的亚洲指挥家,也是第一位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华人指挥家。在欧洲,他曾在斯卡拉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以及洛桑、都灵、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弗洛伦萨、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的众多歌剧院指挥过大量重要歌剧制作。在交响乐领域,他曾与众多国际顶尖交响乐团合作,如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汉堡广播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及众多其它欧美及澳洲乐团。
吕嘉是第一位录制全套门德尔松交响作品的华人指挥家,也是全球唯一录制了瑞典国宝级作曲家英瓦•利德霍姆全套交响乐作品的指挥家。他对德国古典浪漫派交响乐作品和法国印象派交响乐作品的诠释被盛赞为用“精准的音乐语言与完美的指挥技巧”演奏出“极其令人信服的音乐演绎”。在身为歌剧故乡意大利和德国,吕嘉指挥的歌剧剧目超过 50 部,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家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2007 年,在意大利佩萨罗举行的罗西尼歌剧节上,吕嘉指挥的罗西尼歌剧《贼鹊》荣膺当年的“欧洲年度最佳歌剧大奖”。同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决定授予吕嘉“总统杯”,以表彰他为欧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2012 年,他还在举世瞩目的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并由此成为该比赛有史以来唯一的华人评委。2012 年,吕嘉成为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与首席指挥。由他监制和指挥的《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费加罗的婚礼》、《假面舞会》、《托斯卡》等歌剧,在世界众多歌剧与音乐媒体上广获赞誉。凭借这些世界水准的歌剧制作,国家大剧院不仅成为全球歌剧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更由此开辟了歌剧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吕嘉带领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通过其在音乐会中令人叹服的表现,稳步崛起为中国新一代交响乐团的杰出典范。2017 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在此之前,吕嘉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的音乐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澳门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2010 年在北京的创建,是开启中国交响乐发展新篇章的里程碑事件。同蓬勃进取的时代和有容乃大的城市相伴相生,他们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与创新精神、不懈的奉献与精进品格,为最高品质的音乐演奏和传播而矢志不渝。
历经十余载光辉旅程,汇聚百位卓越演奏家,今天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享有崇高艺术威望的顶级乐团,也是北京及全中国音乐生活发展前行的卓越引领者。作为世界级表演艺术地标,国家大剧院是其主要驻地,更是其出色国际视野、文化底蕴、艺术创想的源泉。百余位新生代海内外音乐翘楚以此为家,凭出众的才华和情怀成为新时代顶尖国家乐团的代言者。
乐团每年均以 48 周乐季呈现逾百场精彩演出,带领近 20 万观众遨游深邃音乐世界、感受触动心弦的美妙时刻,推动北京及全国音乐生活不断探索、突破、书写新华章。他们独有的热情、活力和精湛技艺,堪称其标志性的艺术风格。他们携手指挥家马泽尔、梅塔、捷杰耶夫、郑明勋、艾森巴赫、路易斯、阿什肯那齐、吕绍嘉、张弦、李心草、张国勇、张艺、李飚、林大叶等,钢琴家布赫宾德、科瓦塞维奇、布尼亚季什维莉、阿卜杜瑞莫夫、沃洛丁、郎朗、王羽佳、张昊辰、陈萨等,大提琴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穆特、郑京和、列宾、吕思清、宁峰等,歌唱家多明戈、努奇、弗莱明、李晓良、和慧、沈洋、宋元明等大师级艺术家,创造了无数难忘的巅峰现场。
将艺术创意和人文情怀相结合,使音乐成为融汇古今与东西、沟通艺术与现实的桥梁,是乐团始终坚守的乐季理念。在精湛演绎古典及浪漫时代经典之余,他们还不遗余力支持现代音乐及青年作曲家,更有硕果累累的新作委约、唱片出版。从陈其钢、赵季平、于京君、马格努斯·林德伯格、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等顶尖大师,到其倾力支持的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他们促成了陈其钢《江城子》《如戏人生》、赵季平《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琵琶协奏曲》、于京君《日新》等优秀新作的诞生,推动了现代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品在海外的推广及新生代作曲家的成长。2012 年,已故大师马泽尔执棒他亲自改编的瓦格纳《无词指环》,作为大师在华唯一录音由索尼发行,更被大师看作有史以来“最完美的演绎”;2019 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获颁中国发烧唱片大奖“最佳管弦乐专辑”;2021 年,贝多芬《爱格蒙特》戏剧配乐是该作品的首次中国录音。2022 至 2023 年,他们连续发行吕嘉执棒十周年纪念合辑“十载嘉音”及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多张唱片。
作为在歌剧领域经验极丰富、成就极突出的亚洲乐团,他们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介绍、推广和发展有划时代的贡献,缔造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全新高度。十余年来,他们演绎了近 70 部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制作,成就了瓦格纳《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圣-桑《参孙与达丽拉》、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普契尼《西部女郎》等重磅经典的中国首演,并担纲印青《长征》、郭文景《骆驼祥子》等 17 部中国歌剧的世界首演。
他们以经常性的艺术沙龙、周末音乐会,走进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使音乐之美融入生活、触手可及。2020 年,他们在新冠疫情中推出线上演出,场均浏览量近 3000 万,在逆境中为人们捎去信心。2021 年和 2023 年,乐团以“艰深的曲目和爆棚的状态”(《音乐周报》,2021)、“引领观众和行业踏出‘舒适圈’的格局和勇气”(《北京日报》,2023)两度完成中国巡演。作为国家文化使者,他们赴柏林、纽伦堡、基辛根、悉尼、首尔、大邱、新加坡、华盛顿、芝加哥、纽约、费城、安娜堡、教堂山、旧金山、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巡演。2014 年和 2017 年,他们同吕嘉两赴北美,成为首支进入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大厅、蒙特利尔交响大厅官方演出季的中国乐团,也因“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 )被赞誉为“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2021 年,他们作为亚洲乐团代表携手五大洲艺术家,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影片,于逆境中呼唤多元文化沟通及互信;2022 年,他们担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演奏和录制,用音乐陪伴数十亿观众见证圣火点燃。2023 年,乐团艺术家赴南美在巴西圣保罗音乐厅、阿根廷科隆剧院与当地艺术机构举办联合音乐会。
作为乐团的创建者之一,陈佐湟 2010 年成为第一任首席指挥。2012 年,吕嘉接任首席指挥,并在 2017 年兼任乐团音乐总监及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先后在维罗那歌剧院、澳门乐团、特内里费交响乐团任音乐总监。2022 年,孙一凡、赖嘉静被任命为助理指挥。